月底前,市区主次干道绿皮垃圾桶要“退路”。道路上看不到垃圾桶,垃圾该扔到哪?5月24日 ,记者沿途探访发现 ,原来脏兮兮的绿皮垃圾桶或住进小木屋,或藏身围档内,或埋在地下,“隐身”继续为市民服务。
345条主干道完成退路
为让主次干道上的绿皮垃圾桶“退路”,各区市都动起脑筋,想出多种方式。
市市政公用局环卫处陈世伟处长介绍说,“退路”**常采用的方式是让垃圾桶“进院”,将位于道路两侧的旧垃圾桶点全部撤除或取消,将绿皮垃圾桶推入院内,建设小型垃圾转运站,沿路垃圾实行登门收集方式。并加强垃圾桶的日常管理,确保垃圾桶卫生整洁。
另一种采用较多的方式是现场改造,将垃圾桶改成地埋式、嵌入式、景观式,或使用绿化围挡、土建围挡将其“藏”起来。
据介绍,截至目前,市内四区已完成345条主干道的垃圾桶“退路”,改造垃圾桶点3600余个。
垃圾桶住进小木屋
“这里面是垃圾桶?真看不出来 !”在燕儿岛路309路公交车站点旁,一名游客看到车站旁的“小木屋”后惊奇地说,如果不是看见垃圾桶标志,真想不到里面会藏着垃圾桶。
负责这条路环卫保洁工作的李石平告诉记者,确实有不少游客、市民,对这种垃圾桶“藏身”的方式感到惊奇。
5月24日 ,记者在文登路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地上看到有两个垃圾桶盖子,桶盖略微高于地面,箱体埋在地下。绿盖上写着“其他垃圾”,用脚踩一下踏板,垃圾桶的盖子**能自动开启;松开踏板,盖子会缓慢下移关闭。
记者到达荣成路时,两名施工人员正在砌花墙,古色古香的蘑菇石圈成三面,垃圾桶的“窝”**建成了。
|